什么是公益呢?很多人以为,公益就是 “免费送”,就是 “捐赠”。
但漫步人生明确了公益的本质,其实是利他。自然,利他 ≠ 免费,也不等同捐赠,利他是站在他人的角度,为了他人真实需要而用心付出的一种态度。
赋能,也叫做使能,指的是让人获得能力的意思。
有一句古话,叫做 “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”。 给人一条鱼,是简单的,方便的。只要你有,你只要随手给出去就好了。但要教会人如何捕鱼,却是耗时耗力,甚至会吃力不讨好的。对方很多时候,甚至根本没想要学习如何捕鱼。但我们知道,从长远的角度来说,【渔】是一种成本递减的技能。如果你长期供给一个人的鱼,你可能会游刃有余,但若要你长期供给一百人份的鱼,你就会被完全消耗在其中。但若你教授这一百人如何捕鱼,他们未来就不会一直成为你的负担。
漫步中的赋能公益,正是上述两个概念的综合体。我们想要的,是 “以利他激发利他”,正如星星之火可以燎原;我们不但想成为照亮他人、温暖他人的火把,更想燃烧他人,让更多的人,加入到 “利他” 的群体中来。
当我们身边都围绕着这样的利他伙伴时,我们也将身处贵人圈子的核心地带。
如何能够做到真正的赋能公益呢?
实际上,赋能公益有其独特的要领,就是要走进人的心里,以心交心。只有你触摸到人的内心深处,才能影响到一个人。现代人普遍心门都是紧锁的,彼此之间有着太高的信任成本,处处都宣导着 “只能相信自己” 这样的自我孤立宣言。
这样的宣言,其实是一种极度以自我为中心的思想,因为现代人不愿意受哪怕一点亏损,不论是物质上的,还是精神上。因着这样的一种极度向内感知,人们就彼此封闭了各自的心门,却失去了身为社会人最美好的体验。我们可以停下来想一想,我们是因为什么,而几年乃至十几年来,都没有敲过隔壁家的门呢?
最近新型冠状病毒疫情期间,孩子一直没有办法上学,幼儿园的老师就组织几家小朋友进行视频聊天。时间约在了早上11点,孩子从昨晚就开始兴奋的期盼着了,一早上不断的询问着视频会议的时间。后来,视频会议结束了,虽然有五家小朋友参与了视频,大家也各自很热闹的交谈着,但在关掉视频的时候,孩子的情绪是生气而且难过的。我们问他为什么,他告诉我们,没有人在听他说些什么,各家的家长和小朋友,都在自顾自的说着,只有一个幼儿园的老师在不断的打圆场。
没有人在听我们说些什么。是的,其实我们生活中,也经常碰到这样的事情。我们很喜欢顾到自己想表达什么,很少真的用心的倾听对方说什么。所以,有人问,沟通最高明的技巧是什么?答案就是倾听。人们太需要自己的声音被听到、听懂、触动、赞同。极度自顾的人在极度自顾的环境中,反而会更加自顾。只要有人能够真的静心倾听他在说什么,他反而就安静了。当我们感受到我们的话被人听懂了,我们也就是安宁了。这个就是耗散结构如何逆熵的过程,也是我们真正享受到人和人之间相处的乐趣的关键。
所以,赋能公益的关键是什么?其实就是舍己就人。什么是舍己,其实就是自我超越,这是一种更高格局的视角,是一种向外感知的能力。但我们陷入到自己的利益、情绪、感受的时候,我们无法感受到别人的需求,也不会有动力去真正的帮助别人。
这不是一种简单的宣言,我们之所以能够舍己,不是来自要求和苦修,而是来自享受。享受突破自我格局的那种超凡的意义感,享受不被情绪所辖制的真正自由,享受影响人到积极状态的价值感。